发表时间:2019-12-03
了解你的父母
在2019年即将结束前,80后集体跳过30+的年龄,越来越多80后开启为人父母的角色,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。那么今天我们就谈谈“上有老”,你们真的了解自己的父母吗?
根据我个人的经验,一提到80后的父母,我首先引入眼帘的刻板印象是:铁饭碗、谁大声谁有理、我是你妈我都是对的,这些概念仿佛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特征。80后的父母经历了大跃进、十年动乱、改革开放,生活重心几乎都放在“奔小康”上,所以在亲子关系上,边界关系模糊,不懂的尊重的权利。这是一个时代赋予一代人的任务,似乎印象中的他们,还是那么“张扬跋扈”,可是承接最开始提到的,随着80后也过起“下有小”的生活,80后的父母是否发生变化了呢?答案当然是:yes。
现如今的他们从外貌上,逐渐在衰老,最明显的就是:皮肤和骨骼,骨质疏松就像威化饼干,可想而知父母也在适应老化中在挣扎。前几天我妈还说按了假牙,牙齿、牙肉萎缩,一系列的身体变化,难怪父母们常说越老越不中用了,那是因为身体的变化带来的恐惧感。
所以,你了解你的父母吗?你了解的是现在的父母吗?年轻时候的大脑像充盈的核桃仁,而如今脑部的退化,让他们感受到思维迟缓,干瘪的脑仁,让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渐降低。
比如:随着退休,他们不再被社会需要,前后的反差,社会权威地位失去以及知识更新能力跟不上时代,都有可能引发抑郁症。
再比如:社会功能弱化,让他们会一种孤独感。
当然还有:家庭权威地位失去,子女不听话,特别是控制型父母的子女,现在开始报复性的“回怼”行为,也使得老年人面对衰老的同时还要面临失去得掌控力。
对他们而言中年危机没处理好,老年危机就迎来了。不过他们也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:年过半百,有来自于他们对逆境的忍耐力对生活的总结。他们重视智慧的魅力替代原有的体力优势。日本电影《佐贺的超级阿嫲》就描述了这样的场景,老人把生活经营的特别体面。
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社会化,人在中年,对异性、对个人性格有更完整的认识,异性之间更重要的不再是两性吸引,而是性格合适和相互陪伴。情感的灵活性也会更强,从关注子女、配偶,转向更广阔的天地,准寻内心世界。电影《不老骑士》里的那一群追逐梦想的老人,还是很令人触动的。
看到以上父母的心理变化,我们很清楚的知道他们需要更多的陪伴。而我们此时发展的任务,是建立在自己的独立性、摆脱父母的控制。这个冲突,两者需要各退一步。不过,父母可能还停留在原生家庭的创伤中。父母不再是英雄,所以我们自己要去尽英雄的责任。站在更高的地方抱持他们非常重要。
如何和父母相处呢:
第一、“听一次”父母的世界,而不是对立面,去了解他的世界。不是用耳朵听,是放下自己的思维,跟他们平行站立,用心去感受60后、50后的“心里话”。
第二、建议经济独立。两个独立的人,理解之后是包容,包容之后是力量。经济的独立才会衍生出人格的独立,如果彼此还在纠缠,”上有老和下有小”也会变得非常混乱。因此我们要不断内省,不断成长,活出幸福的生活,父母可能会学习你的生活方式。
第三、观察父母的情绪、身体状况。给与他们情感上的高度滋养和身体上温柔的照顾,乌鸦反哺,无条件的爱他们。
要知道,我们是一个十足的成年人,你足够有毅力,可以影响父母。但不要觉得父母就一定会听我们的,就会有情绪上的宣泄。交流的时候,脑子里一定要清楚,你和父母交流的是什么。你怎么去引导父母,这个目标一定要树立好了。冷静的表达,他们发泄情绪,你就撤出来,不要和他们有过多的情感卷入。有毅力就是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不要今天要这样,明天这样。也不要撒谎,你的期待值就不会那么高,不然他们的创伤会更大。你可以帮助父母消化,但是不能代替他们消化,需要时间。
父母认为:我们都是为了你才牺牲的。这样的想法在临床上就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,在心里上没有划清界限。不要因为他们情绪不成熟就把自己带进去,把握住自己情感。划清心里防备界限。开始情感、经济独立。我们这一代希望父母理解,但又不希望他们干涉的太多。形成自己思考的独立性。那么这时候找他们就是让他们觉得,你就得听我的。让自己变得独立,他们就不会干涉你。
诸如此类的,请给父母高品质的的陪伴吧。人生无常,在有限的时间请给予父母最好的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