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零零后》引发的话题---何为真教育?

发表时间:2019-12-03

《零零后》引发的话题---何为真教育?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图片1.png

 

《零零后》 是一部长达12年力作的纪录片

故事主线以两个主角展开:

一个是想成为“英雄”的池亦洋

一个是自我命名“公主”的柔柔

 

2006年到2019年

在纪录片导演张同道的镜头下

记录两个孩子的成长史

 

零零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

我们一起来看看

 

 

1

这部纪录片的每一帧都在带动着我的情绪:看到池亦洋小朋友因为打球犯规被大李老师教育正确球类规范时,他歇斯底里的哭喊:“我没错”、“你不懂”、“混蛋”。我在想这个5岁孩子的背后正在经历怎样的一个家庭,面对教育如此敏感,要声嘶力竭的证明自己,我不禁皱起眉头。

 

看到柔柔因为在幼儿园被排斥时的委屈和那份倔强,真的心疼这个弱小的生命。

图片2.png 

 

看到众家长提议劝退池亦洋这个“捣蛋鬼”的会议上,大李老师温柔而坚定的表达:池亦洋为男孩树立了一个男性的榜样,我们的教育是帮孩子建构人格。我们不会让每一个孩子认为被池亦洋这样的孩子欺负几个月后,就变成这个世界上他是最弱的。听到这段话,我情不自禁的留下眼泪,感慨人生几何,能遇到一位真正意义的好老师多么难得。

 

看到了每一位新手家长(影片中的孩子均是独生子女)面对孩子成长时候的焦虑与不安。

 

看到了影片中其他孩子的行为,如果放到主角的位置,依然伴随他们各自的成长课题。

 

看到了家庭教育方向不同的家长,关于理念的碰撞。

 

看到了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。

 

看到了物质条件优渥的孩子,在物质层面上还是有很多的选择空间,得天独道的先天条件,也许并不每一个孩子都能与生俱来所拥有的。

 

我想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每个人看过这部影片后,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,而我最想提的是:通过这部纪录片我看到了什么是对孩子最重要的东西,透过“零零后”,也许我们可以进一步反思何为真教育?

我的理解是--良好的品质。

 

2

那么,作为家长也好,作为教育者也好,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?

 

记得记录片中有一个镜头:池亦洋一家人陪他坐在电脑面前申请面试美国高中,老师说你的语法很好,听力也不错,但你的英语阅读太弱了。大概意思就是你没通过,再准备一下吧。结束后爸爸说:这面试我觉得非常非常难。

 

不经意的话语,不动声色的安慰,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了孩子的心。这也是后来池亦洋在橄榄球队申请受挫时会说:你身边的很多挫折,你会发现对身边的人是不能说的,这条路是非常不好走的,一般正确的路都比较难走的,布满荆棘的,应该说难得还在后面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 图片3.png

一个充分被理解被爱的孩子,他所体验到的生命是本自具足的充实感,面对挫折和挑战,他才有能量面对。否则,如果池亦洋的爸爸说:“看吧,平时让你多练习阅读你不听”“我就知道你阅读不好”如此之类的。那么池亦洋会怎么样呢?他会自责,觉得自己真笨,一种不够好的自卑感涌上心头,因此他会很更加脆弱,面对逆境之流,像是单薄的风帆,没有续航的动力。

 

3

池亦洋高中早恋,爸爸的举动也很暖心。先是在池亦洋没有回家之前跟妈妈商量,怎么谈这个话题,不让孩子尴尬,并且不会感受到“高压政策”,这里我们看到池亦洋爸爸的智慧。

妈妈率先吃完饭,离开桌子。接着两个男人关于“早恋”的谈话,就此开始。

图片4.png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“你觉得你一星期要约会几次”

“一星期约1次啊”

“约1次,好。周几”

“周六”

“什么时候?上午或者下午,不能影响练球”

“肯定是练完以后啊”

“你练完球肯定是要休息,哪有运动员练完球还约会的。我原来在系足球队踢球,我刚进大学的时候踢得特别好,觉得他们怎么那么弱。后来大学就跟你妈谈恋爱,后来,所有进大学的那些人,怎么都踢得越来越好,你要是这种松松垮垮的,你现在就别打橄榄球了,也没什么意思,你也打不出来”

池亦洋腼腆的笑了。

 

我们看到爸爸没有站在父亲的角色上,指教批评讲道理。我以前有一个个案,那个爸爸对儿子和女儿的教育观念,完全相反。他认为女儿要宠爱,儿子要打压。所以他站在父亲的角色上,铁面无私的讲着教育孩子的大道理,后来这个孩子被讲到辍学(当然这里面还有其他因素)。我告诉这位爸爸,你就是太像爸爸了,孩子每天面对的像是一个叫做“爸爸”的机器人,他感受不到你的爱。

 

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,爱与被爱人人平等。如果你用一个身份去制约身边的人,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。带着爱提醒孩子,孰重孰轻,孩子自己自然会思考。

 

4

柔柔在一开篇,有一句话让我受到深深的震撼。

当拍摄者问:你怎么总一个人玩啊?

她回答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。

图片5.png        

这里要特别感谢大李老师创立的芭乐园,这里的孩子除了要遵守规则,其他想做什么,都由他们自己安排。

 

大李老师把刚进园,胆小、害怕的池亦洋,花了1年时间,用陪伴和爱激发了他的自信,成就了一个孩子王。甚至在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,他学着大李老师的样子,调解劝和;他可以每天带着园里的孩子跟在他后面唱国歌,这些追随他的孩子们以他为首。

 

这里我们看到良好的教育是:言传身教。倘若大李老师言行不一,又如何给孩子们树立榜样。她用爱滋养了小池亦洋,那么他接受到的也是爱的能量,当孩子充满来自教育者或者养育者的爱的能量时,他就有更多的爱可以传播出去。

 

 

5

柔柔回国后到芭乐园做义工,遇到了和她小时候经历相仿的孩子,穿越时空的跨度,两个时代的自己重叠,柔柔很容易被孩子的情绪牵走,为此很焦虑。大李老师告诉她:因为她的心里只是在她自己的世界中,她不能把环境的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信息收集起来,在她的内心进行加工,所以她就特别单一,就盯着这一件事,她就焦虑了,就放大了那个痛苦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图片6.png

 

柔柔明白了,小时候想成为一个公主,是因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那么孤单,那么片面,看不到世界完整的样子,也不知道自己是谁。而现在的她想成为一个可以帮助到其他人的一个人,可以给社会带来价值的一个人。

 

所以从芭乐园毕业、出国、再回到这里,最后柔柔也决定以后做一名教育者。

 

6

何为教育?

 

共情,你不能像心理咨询师那样完全的设身处地的共情,最起码也能平等的换位思考,而不是站在一个权威的姿态给孩子说教。

 

理解,理解这个事情发生的合理性,帮助孩子平稳度过,给孩子更广阔的视角选择,并尊重ta最后的选择。通常可以做到共情理解的教育者,孩子最终都会按照更合理的方向选择,只有在高压下的孩子才会选择逆反。

 

言传身教。大道理谁都会讲,孩子比成年人更清净,他们在成长的过程如果没有外界的干预,他们都是用心在感受这个世界,而不是用大脑去分辨,孩子感受到的是你的能量,不是你的语言。说的再漂亮,不如让孩子看到一个这样的教育者,榜样的作用不可小觑。

 

何为教育?欢迎大家在文章后留言一起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