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2019-12-03
我们本是好孩子
我们身边常会出现一些行为不当的孩子,很多人将他们归为“坏孩子”或是“问题学生”,这种标签一旦被贴上就很难撕掉,因为人存在刻板印象,很难改变对一个人或是一件事的既定认识或评判。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,或许他们身上有些行为有失妥当,但是问题的原因并不在他们。
在15年前左右,我当时的语文老师遇到过一个所谓的“问题学生”,那个学生经常逃课出去上网。我们是寄宿制学校,而作为班主任老师需要承担的责任是非常大的,那个时候经常要到网吧找他,他看到老师就跑,常常上演“猫捉老鼠”的游戏。有一次老师在追他的过程中摔倒,那个学生并没有趁机逃跑,而是回来把老师背到了医务室,并承诺不会再逃课去网吧,而事实上他确实改变了。
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总会有其背后的原因。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不了解孩子,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、思维特点、兴趣爱好、才能、禀赋的倾向,就谈不上教育。”
“问题学生”中大多数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家庭教育严重缺失,他们中很多人都存在一个问题家庭,例如,父母破裂的情感关系、父母本身的不良行为及孩子长期留守等,这些消极因素会长期影响孩子们。此外,还有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方式不当,都会在学生心理留下不愉快的阴影,其中一部分心理品质欠佳的学生则因此而变成所谓的“问题学生”。所以“问题学生”的出现与家庭、社会影响,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。
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回归他们本来的样子呢?
1.包容与理解
这部分学生体验到的爱相对较少,容易接收到周围人的异样眼光,教师的训斥,同学的轻视,家长的打骂,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,很容易“破罐子破摔”。对教师存有怀疑,对家长存有畏惧,对同学存有敌意,非常容易产生对立情绪。因此,要转化他们,首先要尊重他们,与他们多沟通谈心,建立相互间的信任。
2.积极的关注
晕轮效应常常出现在这部分学生身上,不过是不好的一面。很多人会因为他们被归为“问题学生”,而以此来作为“标准”推测他们其他各个方面的特征,很难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。
所以,想要让这些孩子回归他们本来的样子,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,抓住教育契机,对他们进行及时引导。这些孩子往往比别的孩子更需要成功的体验,为此,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做个有心人,平时多观察,要用“放大镜”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,并及时表扬,使他们与别人一样获得成功的体验。
其实他们本是好孩子,只是成长路上难免遇到一些小波折,走一些弯路,这些波折和弯路也并非是他们自身意愿。只要身边的人能够及时关注他们,理解与包容他们,他们会回归他们最初美好的样子。